俗话说,十月怀胎。“瓜熟蒂落”才是自然圆满。可是临床上,却有相当部分新生儿是“提前报到”。据统计,广东省早产率高达9%,略高于全国水平,这一状况已经引起了新生儿科专家的关注。孕妇精神压力大,孕期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疾病以及未知的感染均是导致早产儿增多的原因。早产儿的生存能力低,出院的家庭护理显得十分的重要。

近10%的早产率,精神压力大是诱因

在妊娠37周之前出生、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孩子均被称为“早产儿”。据统计,近年来,早产儿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。据全国的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,2002年全国早产儿约占新生儿出生总数的7.7%,2005年上升至8.1%。最新的调查显示,广东省早产发生率为9%左右,比全国水平还高。这些早产儿大多在28-30周出生。这与现在孕妇的精神压力大、患基础疾病及易感染等有关。

最近他们接生了一对妊娠只有24周的双胞胎,每个新生儿体重不足500克。值得注意的是,试管婴儿中的双胎和多胎本身就容易发生早产,所以不要人为“制造”双胞胎。

护理早产儿的五道关

呼吸关:

早产儿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,呼吸常不规则,甚至出现频繁的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。另外,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是肺泡,肺泡要保持张开状态而不萎陷,需要一种称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参与,早产儿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,容易出现肺泡萎陷,通气降低,出现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。

体温关:

正常体温是机体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条件。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,皮下脂肪薄,体表面积相对较大,容易散热,而用于产热的棕色脂肪较少,故若保暖不当则易发生低体温,出现肢端发冷,硬肿,哭声低弱,吸吮差,心率降低,甚至休克、肾衰、肺出血等危及生命。若室温过高,则又会出现脱水热。

感染关:

新生儿皮肤粘膜薄嫩,易被擦伤,成为细菌侵袭的通路;脐部为开放的伤口,细菌易繁殖并进入血液;部分免疫球蛋白虽可通过胎盘由母体进入胎儿,但与胎龄有关,胎龄越低,免疫球蛋白水平越低,故早产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较低,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,甚至败血症。

黄疸关:

胎儿在子宫内由于处于氧分压偏低的环境,生成的红细胞数较多,出生后环境氧分压提高,红细胞相对过多,多余的部分被破坏,并代谢成胆红素,加上早产儿对胆红素的转运和代谢能力差,容易出现黄疸。另外,早产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高,胆红纱容易从血液侵入脑组织,并对脑组织产生损害。

喂养关:

早产儿由于吸吮能力差,不会吞咽,易发生呛咳;由于胃容量小,食道下端的括约肌张力低,易出现溢浮;由于各种消化酶和胆汁缺乏,消化吸收能力差,对食物的耐受性差,喂养不当易出现小肠坏死。

早产儿的护理

1、注意保暖

早产儿产热不足,体温调节能力低,较容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。故早产儿的体温十分重要,宜力求温度恒定、适宜,温度也需适当。在家庭护理中,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4一28℃,室内相对湿度55%一65%之间,如果室内温度达不到,可以考虑用暖水袋给孩子保温,但千万注意安全。体重小于2000G的宝宝,放入暖箱中,大于2000G在箱外的,应予以戴帽保温。

2、 喂养方式

由于早产儿成熟度不同,其吸吮能力也有所不同,因此,可以采用不同的喂养方法。对于吸吮力正常或稍差的孩子,可以喂母乳或配方奶粉,但需注意喂养速度要慢,避免孩子呛奶或窒息。对于吸吮能力差、不会吸吮但已具备吞咽功能的早产儿,可用滴管将奶液滴入早产儿口中。而对于那些没有吞咽能力的孩子,应留在医院中进行胃管喂养,即用乳胶胃管插入孩子口中,用注射器将奶直接注入胃内。

3、补足营养

早产儿的体质差,若不多加注意则造成营养不良,影响到正常的生长生育。现在,一般多主张应尽早喂养早产儿,如果生活能力强者,可在出生后4~6小时开始喂养;体重在2000克以下者,应在出生后12小时开始喂养;若一般情况较差者,可推迟到24小时喂养,先以5%或10%的葡萄糖液喂,每2小时一次,每次1.3~3汤匙,24小时后可喂乳类。若第1~2天没有母乳,可向健康产妇求助,或用脱脂、半脱脂奶粉代替。

早产儿生后立即肌注维生素 K1,1毫克,连续用3天;生后4天加维生素C,500—1000毫克/天;10天后加维生素A,500~1000国际单位/天,维生素D, 400~1000国际单位/天。如果采用口服的方法,必须由小量逐渐增多,如浓缩鱼肝油滴剂,每日由1滴开始,逐渐增至每日4—6滴。

10天起给维生素 E,每天20~30毫克,口服,连续2—3个月。新生儿生后1个月起给铁剂,可给30%富马酸亚铁(每毫升含元素铁10毫克),每日给5毫克/千克体重,同时加用叶酸2,5毫克,1周2次。

4、 预防感染

早产儿护理指南:五道关你需要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