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孩子说“妈妈,我怕”时,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教育孩子要勇敢,但实际上这并不能消除孩子内心的恐惧感。因为不同年龄的宝宝害怕的事物是不同的,那么0-6岁的宝宝分别害怕什么呢?

1岁左右的宝宝,他们害怕突然发出的巨响、陌生的人或事以及妈妈的离去。

2岁的宝宝,他们的恐惧感增强了,他们害怕某种噪音,比如:打雷的声音,动物的吼叫声,还害怕看见高高的大楼和汽车逼近时的感觉。

从2岁开始,宝宝就开始惧怕黑暗了,这种对黑暗的恐惧一直持续到6岁。

3岁的宝宝,他们害怕陌生人和老人的面孔,以及各种动物。

4岁的宝宝,他们继续恐惧陌生人、老人面孔外,又增加了一个害怕的因素就是对警报声感到恐惧。

5岁的宝宝,他们不再害怕动物,但是宝宝害怕受伤,或者是摔倒。对黑暗的害怕加剧,特别是雷电交加的雨夜让宝宝更加害怕。

6岁的宝宝,他们的恐惧感增强了,声音、黑暗、孤独都能使宝宝产生恐惧的心理。

由于此时宝宝的想象力发展起来了,他们开始惧怕现实中没有的妖魔鬼怪。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害怕一件事情,就是怕父母吵架,离异,害怕自己被抛弃、受虐待等。

那么,当孩子说“妈妈,我怕”时,我们该怎么办呢?

首先,我们要理解,害怕是人之常情,大人都都有害怕的东西,更何况是孩子。我们不能因为孩子说“我怕”就立刻责怪他们,也不能强迫他们去面对恐惧。

其次,我们要给予孩子安全感,主动做示范。对孩子来说,妈妈就是安全感的来源。当孩子害怕时,妈妈可以安抚孩子,让他知道自己不是孤独的,这样才能建立足够的安全感。让孩子觉得安全之后,再示范如何与害怕的事物相处。

再次,我们要循序渐进,让孩子有适应过程。有的孩子对一些特定事物特别敏感,尽管在别的方面表现得很勇敢了,但是一旦面临这种事物马上打回原形,变得害怕起来。我们可以采用心理学中系统脱敏的一种方法,让孩子模仿他人的示范,达到一步步消除恐惧情绪的目的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不能急于求成,恐惧的形成也许是一瞬间的,但消除的过程却是循序渐进的。

然后,我们要具化想象,撕下恐怖标签。对于孩子想象出来的恐惧,家长们除了安慰孩子之外,还可以一起跟孩子聊聊这个他害怕的对象。

最后,我们要避免人为制造恐惧。比如,“医生来打针了”、“警察来抓你了”等一些骗孩子的话,也万万不可取。经常这样说,不仅会给孩子营造恐惧的气氛,还会造成认知偏差,给孩子将来就诊等情况造成不必要的麻烦。

其实,孩子每次说的“我怕”都是一种求救信号,如果我们能接纳包容他,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正确引导,他就有了战胜恐惧的勇气,慢慢地也会变得勇敢起来。